对话李巧艳: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“总以温情以待”的数字化实践

by 蓝豆云

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在“总以温情以待”的理念基础上,以数字化赋能温情服务,实现效率与温度的平衡。通过客户档案将历史数据转化为个性化关怀,蓝豆云OMS精准定位设备隐患,送物机器人分担工作量从而让员工专注于情感化服务——技术始终作为“智能助手”存在,而非替代人性温度。这一实践揭示酒店业未来方向:用技术提升效率,以人文守护服务本质,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持续增长。

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,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,酒店行业亦不例外。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,保留服务的温度,成为众多酒店亟待解决的难题。而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成功地以数字化赋能温情服务,为行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,实现了效率与温度的完美平衡。

温德姆酒店集团作为全球规模庞大、业务多元化的酒店巨头,在68个国家拥有 15个品牌、7440家酒店,其“温度地图”跨越国界,传递着温暖与关怀。当这份温情基因与三亚湾的椰风海韵相遇,便成就了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的旅居美学。这座由著名建筑事务所精心设计的滨海地标,融合了现代滨海热带园林特色,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,为客人营造出舒适、宁静的度假氛围。凭借其卓越的设计与服务,酒店斩获了“中国十佳亲子酒店”“五洲钻石奖”等30余项国内外大奖,成为温德姆“总以温情以待”理念在东方的生动诠释。

图: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

当整个行业都在热议数字化与温情服务的平衡之道之时,拥有25年酒店业丰富经验的先驱者、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总经理李巧艳女士,展现出“长期主义者”的坚定与从容。她致力于将客户档案系统打造成“温情记忆库”,运用机器人送物解放员工创造力,在蓝豆云OMS等数字化工具的基础上,重构了“被记住的感动”。本次蓝豆研究院独家对话李巧艳女士,旨在解码这家顶流度假酒店如何在效率与温度之间找到黄金支点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数字化如何让回头客“被记住”

在数字化浪潮的颠覆性重塑下,酒店服务业正经历从“标准流程”到“情感连接”的范式跃迁。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以“温情记忆”为锚点,将冷数据转化为暖服务,酒店通过梳理客户的历史入住记录,包括他们曾经选择过的房型、餐饮偏好等详细信息,为每一位回头客打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。当客人再次光临时,这些细致入微的数据便会触发“回头客”机制。比如,房间会提前布置好客人偏好的物品,让客人在踏入房门的那一刻,就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与熟悉。对于客人而言,“被记住”的体验如同一场无声的默契,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省去了重复沟通的繁琐,让每一刻都沉浸在“刚刚好”的舒适中。酒店通过客户档案记录的深度打磨,将客人过往的每一次选择转化为当下的精准服务:商务客人不必再解释为何需要靠近电梯的房间,家庭游客也无需反复确认儿童用品是否齐全,系统早已根据历史数据预判需求,让服务从“被动响应”升级为“主动懂你”

“我们花了整整一年整理客户档案记录。”李巧艳女士说。

“现在只要客人一打电话预订,销售、总机、前台全链条联动,迅速识别这是不是回头客、第几次来、房间喜欢什么朝向。这样的高效识别机制,确保了我们能为每一位回头客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。这一年里,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客人的广泛认可,回头五次的客人就有几百多位,而回头两次的客人数量已经数不过来了。”

这种默契的背后,是酒店对隐私的敬畏与尊重。在数据收集过程中,酒店严格遵循“必要且克制”的原则。系统仅记录与提升服务直接相关的消费偏好(如房型、餐饮、入住时间等),而客人的通话内容、聊天记录等隐私信息完全隔绝于数据库之外。这种设计既保障了服务的人性化,又让客人无需担忧隐私泄漏风险。正是这份严谨与细致,让许多客人从“尝试入住”转变为“主动回归”。李总给我们介绍的回头客数量,也印证了“被记住”与“愿回来”之间的深层联结。

通过将数字化能力聚焦于“记忆留存”“隐私守护”的双重维度,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情感需求,为行业提供了“与温度共生”的实践范本。

效率与温度:人力优化的“柔性变革”

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引入蓝豆云OMS后,设备维修不再是“哪里坏了修哪里”的被动救火,而是变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“预警网络”。过去,工程部38名员工每天忙得团团转,如今,系统实时派单、追踪维修任务进度,员工人手精简到30人,反而干得更快更精准。

“原来也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,每天的报修单最高能达到90张,似乎工作量已经饱和,但是再结合数据报表仔细一看就会发现,怎么一个房间的门锁一个月能报修八九次,说明之前维修工作浮在表面,每次反复拧螺丝调位置只是治标,真正的问题出在老化锁芯上,换了锁芯之后这个房间再也没有出现过房门报修。”李巧艳女士回忆道。

数字化让问题根源浮出水面。如今维修效率提升,维修故障复发率下降,客人的体验实实在在升级了,这些藏在细节里的“隐形服务”,正是数字化为酒店体验注入的温度。

在基础设施效率提升的基础上,酒店进一步将对客服务拆解为“标准化”与“个性化”两部分:机器人承担重复劳动,员工专注情感联结。

“我们启用了两台送物机器人,效果特别有意思。小朋友一看到机器人眼睛都亮了,其实很多成年客人也特别喜欢,我在大堂和电梯里碰到过好几次,客人会主动跟它互动,比如故意让路说‘你先走还是我先走?’,甚至有人跟机器人说‘谢谢’——这种场景既有科技感,又很有人情味对吧?

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们的稳定性,完全不用休息,24小时连轴转,却没有人类情绪化的问题。”

当机器人高效处理夜间送餐、紧急送矿泉水等高频需求时,员工得以从琐事中抽身,转而投入更具温度的服务。这种“人机协作”并非简单分工,而是让技术支撑效率、人力释放善意。技术与温情的齿轮严丝合缝,最终转动出“细节无声却动人”的体验升级。

未来温情:数字化赋能与人的不可替代性

酒店业的智能化浪潮中,一面是技术带来的效率革命,一面是始终未变的人性温度。在这看似对立的命题之间,一位深耕行业25年的管理者,正用实践书写着平衡之道。作为见证行业从纸质登记迈向云端管理的长期主义者,李巧艳女士在餐饮、销售、运营多个岗位的积淀,让她对变革有着独特的理解。

“数字化的未来不是淘汰人,而是淘汰不愿拥抱数字化的人。”这句话意味着,技术发展不是要取代员工,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与技术协同,实现更高效且富有温度的服务。这要求从业者既要善用数据预判90%的显性需求,更要守护那10%算法无法捕捉的人性微光。在酒店未来的技术规划中,数字化工具始终被定位为“智能助手”,其价值在于将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,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去完成那些需要眼神交流与情感共振的服务场景。

技术与人文的共生,或许正是酒店业在智能时代留给旅客的温情承诺:效率由机器丈量,温度由人心传递。未来,技术与人的结合将使服务更加精准、高效,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温暖联结。

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的数字化实践,展现了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行业标杆。通过客户档案梳理、机器人送物和蓝豆云等数字化工具,酒店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,更以“温情记忆”为核心,让回头客感受到独特的个性化关怀。李巧艳女士的“长期主义”战略,揭示了数字化并非替代人性,而是通过释放员工创造力,将服务从标准化推向情感化。未来,酒店业或许会走向更智能的“人机协作”模式,但核心始终如一:技术是工具,而“被记住的感动”才是服务的终极温度。这一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创新启示——唯有在效率与温度间找到平衡,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守住初心,赢得客人的认可与业务的持续增长。

– End –

由中国饭店协会酒店数字化专委会与蓝豆云联合发布的《酒店体验运营大数据洞察》蓝皮书(2024),详细记录了数据在提升服务效率、降低住中报修率、加速退房至放房流程等方面的实战应用案例,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驱动策略指南。

扫下方二维码免费申领,提前预约蓝皮书2025,期待您的参与,和我们一起探讨更多的行业数据报告!